在半徑內,維持世界的一點溫度的 INFJ
- 睿騏英語 EET

- 11月5日
- 讀畢需時 10 分鐘
已更新:11月9日
此篇紀錄長文,主要想寫給那些在沉默裡仍願意溫柔的人—INFJ 作家型人格
以及想多多理解和靠近 INFJ 的心近一些的人。

全文摘要:
INFJ 善意和溫柔,當他開始疏遠,其實是還在保護關係
INFJ 的疲憊:當他開始對世界太理解時,在安靜裡重啟自己
INFJ 的界線:柔軟的人,也必須為自己設下結界
溫柔築起錯綜交錯的格局圍欄,其實包覆著最柔軟和純真的心

每每和不同 INFJ 話家常,他們總可以很自然而然,隨口幾句就能化身為古代哲學家,讓我瞬間完全身處其中,情不自禁雙手托著下巴、十指貼在雙頰上,微微歪了一邊頭深深聆聽,感覺空氣瞬間一秒把我們捲進柏拉圖和學生的場景裡。
我與 INFJ 老友的再聚:關於沉默、誠意與被理解的距離
線上英文家教課有人請假,時間空出來,我想起那位多年沒見的朋友(一位典型的INFJ)。
我傳訊說即將去他的城市辦事,提議順道碰面聊天。他答應得很快,語氣裡有種意外的開心,碰面日還沒到,他幾乎每天跟我確認不同的細節,例如大概地區(因為碰面地點,他願意讓我當天臨時決定,而我未定),最後在前一晚又來訊提議『反正碰面時間很接近用餐時間,我們要不要順便一起吃飯?』我知道那不是隨口的開心,感覺是那種長期習慣退到背景的人,突然被記起時的小小鬆動。
他是我早期在外交部國際會議工作時的同伴,英文很好,但從不炫耀。講話前會先沉默兩秒,像在確認那句話有沒有多餘。我以前以為那是慢熱,後來才懂,那是他在思考怎麼讓語氣不造成壓力。這樣的朋友很特別。比起不想說話,我認為他們是想說得剛剛好。因為,他們知道語言能傳達,也能傷人,所以選擇把話精簡到只剩誠意。
他不太習慣別人特地為他準備什麼。見面時,我把提袋塞得滿滿的食物(五種零食、三種飲料),再用白色謊言說,因為我吃不完,所以必須送他,如此他才收得下(笑)。
我預先知道他會在收到時說:「太多了啦」,然後會眼神微微閃爍,那是一種被理解的安慰。
認識的這些 INFJ 的特點之一,是他們會以為“被在意是一種錯誤”。他們總怕麻煩別人,怕自己的存在造成任何不便。所以要見他,我不能說「特地來看你」,我必須說「剛好經過」。這樣他才會出現。
吃完飯,還在餐廳時,我提議續攤去夜市。他笑著說:「走啊!而且一定要換我請。」
夜市人很多,他邊走邊避開人潮,但看到小孩排隊玩套圈圈時又笑了。那一刻我覺得,INFJ 的笑,像是多年沒打開的窗:小巧、卻很明亮。
For INFJs, presence is purely crucial.
對 INFJ 來說,無壓力的陪伴,就是一切。
我想起另位 INFJ 有次聚餐的樣子,她邊笑邊說:「我其實不太出門,但今天覺得好像可以。」那句「好像可以」在 INFJ 的語言裡,其實已經是「我信任妳」。
我理解他們的方式,是學會靜靜待在他們願意讓我存在的範圍內。
INFJ 的世界很安靜,但那份安靜裡有完整的思考、情感與誠意。
理解 INFJ 的方式,是不打擾的在場
學心理學這些年,我越來越確信,INFJ 是歷經世界的不理解後仍願意保持的善意。他們的沉默是因為他們知道有些理解只能靠時間,不靠解釋。他們受外在世界的和諧所引導。會先觀察氣氛,再決定該用什麼語氣。通常迅速憑本能就能說一句能讓現場平靜下來的話,維持一種關係的平衡。對 INFJ 而言,這是一種內在的倫理。
加上教過那麼多學員後,我漸漸學會一件事:
有些人,不需要你開口安慰,他們只需要你:不打擾的在場。
INFJ 是這樣的一群人。
他們常常一眼就觀察得太細。你的語氣、眼神、哪怕你多看他一秒的停頓,他都能感覺出來。
這樣的敏銳,在課堂裡往往成為他們的負擔。他們可能會因為老師講得太快而焦慮,也可能會因為同學眼神太直接而退縮,也通常會在別人還沒開口前,先幫那個人想好了三種可能的情緒。所以在有 INFJ 人的教學、合作或場合裡,我更好的對待方式是:自己的真實、安靜、穩定。
當 INFJ 開始疏遠,其實是還在保護關係
有些人會說:「INFJ 好神秘喔,怎麼突然就不見了?」
但在我的理解裡,那不是消失或不在乎,他們傾向預先隔離自己,在自己變得太在乎之前。
INFJ 共通特質:在關係裡會全力以赴
每一次傾聽、每一個回訊息、每一次眼神接住他人情緒,可能都在耗損他們的內在能量。當能量降到某個臨界點時,他們會開始退後,害怕自己開始變得不溫柔。他們寧願暫時抽離,也不想讓自己在情緒枯竭時傷人。內向情感者的情緒流動,像深水。不易看見,但一旦起波,影響會持續很久。
所以當 INFJ 開始安靜,那安靜不是拒絕,是他們在整理自己還能付出多少、還能承受多少、還有沒有能力繼續共感下去。
我有個 INFJ 學生,有段時間突然請長假。
我沒追問,只留一句:「我在,等你狀況穩定再回來。」
幾週後他回訊息:「謝謝你沒有逼我。」
對 INFJ 來說,「被理解」是透過你願意不逼問
很多人誤會 INFJ 疏遠是冷漠,但其實,那是一種他們想留給人群的體貼。他們寧願讓距離保護溫度,也不願讓情緒磨壞關係。他們不是真的離開,只是暫時想回到只有自己的安靜世界裡。那裡有他們熟悉的秩序與平衡,他們會在那裡重新充電,然後再用新的能量回到世界。
所以,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一個 INFJ 開始變得安靜,
不要急著去問「你是不是不想理我?」只要留一句:「我懂,你先忙。」那就夠了。
Sometimes silence is their way of saying:
“I still care, but I need to breathe.”
理解 INFJ 的關鍵,在於懂得留白。
有時候,他們的沉默,是在說:「我還在意,只是需要喘口氣。」
INFJ 的誠意,總表現在最小的細節裡
我常覺得,要知道一個 INFJ 在不在乎你,可以看他怎麼記得你。
他們不一定記得你的生日,但比如說,他們記得你那天說「最近咖啡喝太多胃不太舒服」,於是下次見面時,他遞給你的是溫熱的豆漿。
他們通常不為誠意多作標榜。常常只是多停一秒、多留一句話、或者,在你沒注意的地方幫你收掉一個麻煩。這些舉動他們不求被人看見,但都有意識。INFJ 給人的愛,是一種不以表達為目的的理解,他們對人的關心常常沒有情緒包裝,卻在節制裡誠懇得讓人心疼。
我曾有個線上家教課學員,每次上課前都會提早十分鐘登入,說要整理一下桌面。我後來才發現,那十分鐘,是他讓自己從社會的混亂切換回安靜的時間,也是一種對課程、對老師的尊重。他不會對我說「老師,我很重視這堂課」,但他用行動在說。
INFJ 的感動往往也存在於他們不想打擾別人的那一刻
他們會在你沒時間回訊息時,留下一個簡短的「Take care.」他們會因為怕你太累,刻意不約你見面,卻仍會默默關注你的近況。一種深思過後的溫柔。
還有次在小眾咖啡廳和 INFJ 學員上英文課,剛好遇到店家手工餅乾的促銷活動,我趁她去洗手間時買了一堆,偷偷把她作業曾提及的愛吃(零食)口味裝進她的書袋裡,她發現時,帶著那種不習慣被特別對待的笑說:「妳怎麼都記得我的口味。」她笑得更小聲了。
INFJ 就是這樣。不會主動要求被懂,但當他們被懂了,那個「謝謝」是發自心底的。
INFJ 的疲憊:當他開始對世界太理解時
有時候,透過英文課的長期相處,我有機會知道更多 INFJ 性格學員的生活作息和樣貌,以及人際關係。我發現,他們的 “總是理解太多” 也是一種負擔。他們不只是懂語言,還懂沉默的意圖、對話背後的情緒、甚至別人沒說出口的那份無力。表面上是通情達理,但實際上,那是一種過度開放的共感。
他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,卻常常忘了自己的立場在哪。他會一邊安慰別人,一邊默默耗盡自己。那種疲憊是太多情緒沒有出口的累。有時他們會被誤會成冷淡,因為他們退得太快、話太少。別人覺得自己被拒絕,但不了解是 INFJ 只是需要進行自我修復。
疲憊也來自太能同理
他們的同理心像一盞燈,一直亮著,亮到有時忘了自己也需要休息。連共感,都需要用力逼自己畫下界線,才得以喘息。
他們退開,是為了不讓自己在共感的泥沼裡窒息;他們安靜,是因為太多聲音在腦海裡重疊,需要時間重新分辨哪一個是自己的聲音。
我曾經開玩笑說:
我認識了幾百個 INFJ,他們有個奇怪的共同點:居然都不會講人壞話。
就算是描述一場衝突,他們也會說「有個人曾經讓我學會界線」,
而不是說出那個名字。整個事件被公正地描述,情緒卻被細膩地摺疊起來,無人察覺。
我曾經很好奇:
到底,他們把苦水嚥去哪兒了?
有位 INFJ 脆友回應說:
「(說人壞話)真的都是用代號,為了怕被拆解,還不用姓當開頭字母😂但我現在年紀大了,那些人名忘的差不多,感覺要留解密本😂」
我回:「還會幫取個詩意的名稱XD」
另一位 INFJ 脆友則說:
「太準了!我把身邊自戀型人格的人取名叫水仙花🫣」
脆上這一串一串留言,看似笑鬧,其實藏著一種 INFJ 式的自我修養。他們不採用攻擊,而用創造力讓傷害變得可觀察,不讓情緒外洩,卻讓感受有出口。
又有位 INFJ 留言:
「苦水在我的眼淚海裡🥲」
我笑著回:「讓我縮小,進去那片淚海,種下一些美麗的花朵……讓它們盛開。」
她回:「我以為是什麼歌詞😆」
我說:「這不是歌詞,是我在那片海中,為妳親手打造未來的花海樣貌XD」
那一刻我發現,這就是 INFJ 與世界相處的方式:
他們用想像力代替批評,用詩意轉化不堪。
當別人以為他們不生氣,其實他們只是把氣轉譯成故事、符號、隱喻。把難過寫成隱喻,把憤怒變成理解。是一種令我敬佩的修養。
可能有人會想問:「這樣不會太壓抑嗎?」
我會覺得他們並不是壓抑,是用更高維度的方式處理世間紛擾(笑)。
INFJ 的世界裡,每一次情緒,都被賦予意義。他們或許會流淚,但那淚水是為自己的生命深度做出灌溉。所以當你遇見一個不說壞話的人,別以為他天真或壓抑,他只是已經練習成另一種成熟。他會在自己的眼淚海裡,種下詩意的花園。
They grow gardens with it.
INFJ 的語言,是一種溫柔的加密
They speak softly, because they know words can wound.
語氣輕,因為懂得語言的邊界
有些人說話很直接,他想什麼就說什麼。但 INFJ 的語言世界不是那樣的。他們說話像寫詩,有節制、有暗示、有邏輯,也有防線。
有些人覺得他們刻意神祕,但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太懂語言的力量,知道一句話可以療癒,也可以刺人,所以他們選擇緩一點說、輕一點講,甚至換個比喻,讓話變得更能被理解。
榮格曾說過:「象徵是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橋樑。」
對 INFJ 來說,語言就是那座橋。他們的話看起來繞遠,其實是要讓對方有空間思考。那份不直說是他們想給人的尊重。
我有位 INFJ 學員上課從不批評人,有次我問他:「你怎麼從不講同事的壞話?」他笑了笑說:「因為我不想讓自己也變得像那樣。」那句話後來我記了很久。
INFJ 不只是避免衝突,也在不停自動選擇自己的語氣版本。有人覺得 INFJ 太拐彎,但我覺得那是一種成熟的語言管理。他們的溫柔是自覺:直接說出真話前,先想過怎麼讓人聽得進去。
他們的話裡有層次。
第一層是字面意義,
第二層是情緒意圖,
第三層是:
「我相信你懂我,不然我也不會說這樣的話。」
他會先想:這樣幫對方,會不會讓對方不自在?
這句安慰的話,會不會讓人覺得被同情?
這樣的關心,是不是會被誤會成介入?
他想得太細,也因此太累。但這份「想太多」,正是他溫柔的來源。
所以當你聽 INFJ 講話時,不要只聽句子。要聽他選擇了哪些沒說出口的東西。那些沉默裡,有分寸、有關懷,也有愛。
對 INFJ 來說,做好人從不是目標,不讓人受傷才是原則
Clarity with kindness.
我常說,INFJ 的溫柔其實帶著理性。他們不衝動地善良,也不隨意地原諒。他們會評估、會觀察、會記得必要的細節,但最終,他們還是會選擇柔軟。那是一種成熟的溫度。
INFJ 只是選擇相信仍然值得善待的部分。
他們知道現實不完美,但仍想在自己的半徑內,維持世界的一點溫度。
給所有深思的你們
我曾經想過,要從哪一種性格開始寫我的觀察紀錄,最後選擇以 INFJ 開場。 因為這是十六型人格中最深、也最靜的一型,他們的思考有層次,情感有分寸,沉默裡有溫度。
僅以此文,獻給那些珍貴的 INFJ 作家型人格和那些在理解他人之後,仍願意保有善意的人
而我也是一位願意理解你們深度與純真的人
And I see you, clearly, quietly, kindly.
EET Huang, October 2025
推薦文章:
協助成人學習者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自己
在語言學習中看見人格的運作,在自我成長裡聽懂內在的語氣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